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古建筑群焕发生机

时间:2021-08-21 08:19:13 来源:人民日报

古建筑群焕发生机(美丽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山西介休东南10公里的绵山北麓的张壁村,以军镇遗留闻名。目前村内已发现的隋唐地道、明清民居等文物古迹,成就了张壁“明堡暗道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的美名。

张壁之美,首先得于地势山形。

若从空中俯瞰,从太原城出发,一路向南百十公里范围内尽是平川——这是“表里山河”为数不多的平原谷地。百公里后,吕梁与太岳两座大山陡然挺立,张开双臂近乎连在一起。而山西省介休市的张壁村,就位于这平川与大山连接处的山腰上。

初见

九曲十八弯,起伏藏古建

张壁村并不大,方圆只有0.1平方公里,却自成一城。城墙外围的黄土外壳,如同披着一层褶皱皮肤,沿着南门土墙行走,手指与积淀1600多年的夯土接触,似能在此划开一道时光虫洞,今人在这边,古人在那头。导览人员介绍,这10米高的土墙,饱经千年风霜,已然削掉十数米,若在古时,万难进攻。

南城门为明嘉靖年间重修,多采取石块夯筑,在阳光照射下,黑黝黝地发亮。走在石块上,明显感到足端分力不匀带来的凹凸感。

且慢进门。身后有一处关帝庙,独特之处在于坐南朝北。右转拾阶而上,魁星楼占据了东南角的高点。在此凭栏四望,古村的半边尽收眼底——城内的民居顶部如同一扇扇张开的翅膀,北方民居,屋顶结构多以普通卷帘顶为主,灰瓦灰墙,显得整齐而大气。

南门进来,明亮、逶迤的长街豁然出现,街石向两边撑开,一条一条呈鱼骨状排列,又似枯藤伸展,将身体紧紧吸附在土层里,缓慢有序地上升。此街贯通南北,是古村的中轴。以此为界,东、西又分别有三四条巷子。

看似经纬分明,但若徒步其间,常容易迷路。“高低起伏是重要原因。”据张壁古堡旅游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续晓燕介绍,所谓“张壁点灯、介休看明”,古城南高北低,相差30米,这中间的落差,也体现在古城的街巷,加上巷子又多有支巷——“里”,“排列组合”下来,便有了“九曲十八弯”的感觉。

村子不大,但古庙就有21座。“空王殿”从外看便令人眼前一亮,门口的“孔雀蓝”琉璃碑堪称一绝,数百年不失其色。阳光直射下,“孔雀蓝”鲜艳欲滴,与殿顶的琉璃构件交相呼应。紧挨着的庙宇,其木雕是元代古建,虽因年岁深远而略有变形,其复杂纹路与精美雕刻,仍然令人神往。

在古村北部的“贮香瓢”泡一杯清茶,眼前的碧潭偶尔荡起一阵涟漪,远处的绵山耸立。

古村还有一个亮点——地道。建成时间可追溯至北魏时期。历朝修复下来,3层地道共计10公里长。沿着中间一层弯腰低头疾行,这中间,藏兵洞、通风口、伏击口等多处机关暗道,颇有探索未知秘境的惊险。10多分钟后,西出口的光亮在眼前,出口下面即是数十米深的悬崖,现在已开发成完备的滑道等游娱设施。

历史

军镇为其身,星图筑其魂

有人认为,张壁最初是作为军事要塞存在,这从千年地道便可窥得一斑。

地处太原盆地的最南端,张壁、介休城、雀鼠谷呈三足鼎立,汾河水在其间逶迤南下,侵蚀出一条约70公里的狭窄通道。“这里一旦失守,北来的军队可以鱼贯进入汾渭平原,直通长安、洛阳。”深耕张壁文化多年的张壁古堡旅游公司副总经理王艾元介绍了历史上发生在此的战役:“雀鼠谷一战,奠定了唐朝开国的基础。北周灭北齐,也是以在此的战役为分水岭。”

由于特殊的地形位置,张壁是古代屯粮的绝佳场所——三面环沟、南部靠山,确是建立要塞的场所。至于始建年代,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城墙土筑工艺研究细处着手,断定为十六国时期后赵刺史张平所修“三百坞壁”之一;还有一种观点,从《后汉书》所载“介休东南二十里”判断,是建于北魏时期。

“两者相差100多年。”王艾元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如果处在十六国的乱世,很难找到专业‘人才’来设计张壁古堡。”

2009年,王艾元作为旅游公司的负责人,在村里整整住了11个月。“当时主要做的工作是摸清文物数量,进行旅游开发可行性调研。”每天他都会沿着南墙走一圈,很快,土木工程出身的他觉察到了异常:“古村南门外地势开阔,为何不取直线,而是修出了一道弧线?”

2010年一个春雨过后的早上,古村里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灰尘被洗刷干净。他漫步在红砖路上,古村的贾家巷巷门洞口上的匾额“联辉”二字映入眼帘。“这是什么意思?”王艾元好像突然找到了一把密钥:“如果时间倒退20年,没有互联网,我也不可能去搜索这两个字。一搜索才发现,‘联辉’二字源于中国古星宿,‘奎壁联辉’是指‘奎’‘壁’星座相交,出现昌盛吉祥的天象。”

进一步搜索下去,“奎”座的星图出现在屏幕上。王艾元盯着看了一会,脑中突然电光石火般闪出一个想法。他打开张壁村的卫星地图,不断放大、再放大,“‘奎’座的星图轮廓,不就是张壁村的外形图吗?《晋书》记载,‘奎木狼’是‘天之武库’,不正是屯兵之所吗?”

找到突破口后,许多疑问不断解开。村内有一棵千年古槐,号称“六郎”,曾与其他5棵树并存。据村里老人回忆出的6棵古槐的位置,连起来正好与“南斗六星”——斗宿星座一致。不仅如此,村里的11口水井,以中轴线分为东3口、西8口,分别与“心宿”“毕宿”对应,“不是简单的图形对应,而是方位、数量、连接形状一一对应。”

“只有最初作为军事城堡存在,才会有如此玄机藏在其中,我倾向于张壁村建于北魏时期。”王艾元说,张壁村也因此被称为“星宿”村、“星空之城”。

传承

文物焕新生,古村觅乡愁

作为一个融军事、居住、生产及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堡,张壁村集中了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张壁独有。2006年,张壁村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当地企业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整体“打包”开发张壁村的旅游。刚接手时,王艾元等人头绪尚未理清:“与开发自然景观不同,这不是简单地配套旅游设施就行。眼前的许多古建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其次才是‘开发利用’问题。”

当时村里的二郎庙一侧墙壁快塌了,明清壁画也面临损毁。投资方董事长路斗恒做了一个决定:“只要是古村的东西一概不能动,少了一片瓦也得让我知道。”

这样的风气下,古建筑的流失问题得到解决,但修复问题怎么办?“严格按照文物部门的流程,选取有资质的古建筑维修公司来修复,资金则由旅游公司承担。”

10年前,在古村靳家巷5号院,清代古院落紧挨着几间白色瓷砖的现代民房。“一个古建筑,紧挨着一个现代房子,看上去就觉得不协调。但10年前,这种情况挺普遍。古村旅游开发,‘以群成势’很重要。”王艾元说,旅游公司提出了“整体保护”的概念,并先后投入两亿元进行移民新村的建设和搬迁。

尽管张壁村早早入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164个古院落中,只有21个列入文保范围。其他众多古院落多修建于民国年间或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整体保护开发的过程中,旅游公司也注重将这些“边缘户”院落一一修缮。

现在的张壁村,正如游人们看到的那样,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新修设施亦不突兀。利用闲置的院落,张壁村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并开辟出民间非遗“干调秧歌”的传习所。逢年过节或寒暑假时,这里就更热闹了:学校组织游学团队来此,接受传统制醋、农耕文化的洗礼,并参加中华传统文化射箭比赛等。

张壁古堡的名头越来越响,先后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古村落”等称号。2017年,山西省在“文明守望工程”里提出“文物认养”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认养”文物,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而启动仪式,正是在张壁村举办。

夜幕降临,住在张壁村内的民宿里,万籁俱寂。视野好的时候,举头环望天幕,星辰遍布。张壁村的古建群静默驻守,似岿然不动,却已焕发生机。

■游览贴士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龙凤镇,毗邻大西高铁、大运高速、108国道。从太原驾车出发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达,也可乘坐高铁从介休站下车,接驳方面有市区至景区的旅游专用公路。景区与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之间的旅游线路成熟,有多趟旅游大巴转接。

从张壁村向南直行20分钟车程便是绵山景区,这里风光旖旎,是欣赏太岳山风光的好去处。

若以参观古建筑为主,张壁村有关帝庙、魁星楼、真武庙、空王殿以及二郎庙等,这些古建多重修于明清,体现了民族融合与地域特色,值得玩味。

若是以参观古村风貌为主,则可以从魁星楼下来后在校场逗留片刻,从地道贯穿至村西绝壁处。地道一般建议走中间层,开发程度最高,亦能体验完整地道风貌。地道出口下方是地道索道等现代游乐设施,在接受文化熏染的同时,也可在此放松心情。再往外走,有一个线路约2公里的徒步小循环,沿途可参观黄土地农耕场景及自然风光。

本报记者 乔 栋 【编辑:叶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