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地名保护者郑毅:老地名背后的故事连起来,就成了北京的历史

时间:2021-09-28 08:19:10 来源:新京报

地名保护者郑毅:

老地名背后的故事连起来,就成了北京的历史

日前,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向公众公示,583处传统地名列入首批保护名录初选名单。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在保护名录编制过程中,编制团队广泛动员,对名录反复校核。其中,东四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在核对地名条目信息时,熟悉当地情况的郑老先生对该街道21处街巷、胡同名称以手稿形式逐一说明。

这位被官方谈及的“郑老先生”是何许人也?

新京报记者找到了这位老先生——郑毅,今年82岁,曾是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所长,退休后也曾在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

郑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地名保护者,也是一名见证者。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来从事地名保护工作的所作所为,以及其见证的故事。

【人物档案】

郑毅

82岁,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退休后曾在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常年研究东四街道街巷、胡同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起就住在东四二条,对东四街道各种历史熟稔于心,曾对该街道21处街巷、胡同名称以手稿形式逐一说明。

1 手稿再现老胡同地名由来与历史故事

新京报:你和地名保护工作有什么渊源?

郑毅:我最开始接触这个领域主要是工作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钟鼓楼开始了修缮工作,我就被调来主持。修缮完成后,这里成立了钟鼓楼文物保管所。退休之后,我又来到了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东城区历史文物的相关内容。

同时,因为我从1972年开始来到东四二条居住,对这里的详细情况比较了解,自己也很感兴趣。东四街道本身对历史文化保护就很重视,在街道的支持下,陆续做了很多研究,系统性地进行了相关梳理,后来编写了《东四·历史文化街区的记忆》一书,其中一大部分便是关于东四街道、街巷、胡同的形成,以及胡同名称的由来及演变。

新京报:在这次公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中,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郑毅:今年8月份,我接到东四街道的通知,说市里近期要出一份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其中有几个涉及东四街道的地名,希望我帮忙核对修改下相关信息。

随后,我收到了一份关于东四街道21处胡同的地名等信息,其中包括各处的简单介绍、历史由来、地名由来等。因为我本身对东四街道这些地名和历史由来比较熟悉,就帮忙做了这项工作。

新京报:听说你是直接用详细的手稿形式来反馈的?

郑毅:是的。其实我最开始收到这份21处地名信息时,觉得内容相对较少。我想这次既然要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那么相关信息一定要丰满起来。

我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积累,把这些地名的由来、故事一个个地手写了出来,把每条胡同都按照历史脉络写清楚,后来这份手稿就上交了。通过街道后续给我的反馈,这些信息应该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 东四街道16处地名“上榜”

新京报:在公示名单中,东四街道有多少个地名“上榜”了?

郑毅:公示名单中有16处地名“上榜”了,包括南弓匠营胡同、豆瓣胡同、朝阳门北小街、东四十条、东四九条、南板桥胡同、东四八条、石桥胡同、东四七条、东四六条、月牙胡同、东四五条、东四四条、东四三条、东四二条、东四头条。

新京报:这些地名很多都有悠久的历史,能否介绍一下背后的故事?

郑毅:北京胡同的格局始建于元大都时期,东四街道这些胡同也不例外。根据记载,元大都被内部的东路分割成面积基本相同的“棋盘式”街区,当时大街、小街、胡同的宽度都有具体标准: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1步为5尺,相当于1.55米。

也正是由于胡同建设得如此“规整”,像个“棋盘”,才使得这一片的胡同地名被规整地称为“东四某条”。

东四街道这些街巷、胡同地名背后的故事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像我住的东四二条,它出现于元大都,最开始被称作“二条胡同”,1949年后称为“东四二条”,是因胡同地处东四北大街东侧诸多胡同中,排列顺序第二而命名。

月牙胡同则出现于明朝,这个胡同是东西折向南北的曲折形,因其地形弯曲似月牙而得名。

南弓匠营胡同出现于明朝,清朝属正白旗,乾隆时始称弓匠营,宣统时称南弓匠营。这个名字的由来相传是因为这个地方曾聚集了一些制作弓箭的作坊。民国后沿用了这一名称,1965年地名整顿时,南椿树胡同被并入,统一称为南弓匠营胡同。

东四三条出现于元大都,明朝属思诚坊,始称三条胡同,民国沿用此名,1949年后称为东四三条。这个地名是因胡同地处东四北大街东侧诸多胡同中,排列顺序第三而命名。

东四三条12号院,也就是现在的31号、33号、35号,曾经是蒙古车郡王府,之所以叫“车郡王府”,是因为在这个府邸居住的最后一位王爷叫“车林巴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九世孙。

北平解放后,这座府邸被充公;1952年,35号院成为当时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用地;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这个院子的正房会客厅,会见了到访的越南领导人范文同和代表团成员,并签署了《中越友好文化交流协定》;现今,这里成为了居民住所。

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到现代,仅一条胡同里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历史故事都是一个个地名背后的有力支撑。

3 保护地名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记忆

新京报:你觉得这次发布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意义何在?

郑毅:要保护好北京的历史文化,关注的重点不光是“硬件”方面,在“软件”方面也应格外关注。我觉得发布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就是在关注一些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用文字的方式去记录这些历史。保护地名就是保护历史、保护一个城市的记忆。

新京报:从保护城市记忆的角度出发,你对地名保护有哪些建议?

郑毅:在我看来,保护传统地名,把相关历史故事传承下去,这样的文字记录一定要丰满。从胡同的基本情况到名字来源、从民俗到后来的变化、从历史故事到后续变化……这些信息都应该充分地记录。只有这样,后人在回溯的时候,才能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把这些胡同的地名一个个地串联起来,才能够将北京的历史全面地展示出来,

一条胡同的地名就是一段历史,记录好这些历史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张楷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