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最大面积考古揭秘 造办处下发现明“大殿”
本报讯(记者刘冕)正在进行的故宫造办处遗址考古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发现。考古人员在清代“百工坊”——造办处的地下找到了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砖砌磉墩,一座宏伟的明代大殿平面布局随之重见天日。
故宫考古部主任徐海峰说,此次考古已经一口气儿创下了故宫考古部成立以来的四个“最”:博物院内考古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年代序列最完整、遗迹类型最丰富、蕴藏的学术价值最重要。明年,考古发掘还将继续往西推进,已经出土的元代建筑构件的研究工作也将启动。
故宫造办处遗址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东南、内务府以北区域。2020年10月,故宫启动造办处旧址环境整治工程。当年,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意见是:工程实施前,进行必要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查明建筑布局和结构,进一步确定建筑形制,最大限度保护建筑布局及其形制真实性。
如今,考古发掘初见成果。故宫考古人员在230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找到了元、明、清三代留下的痕迹,中间无断档。房址、墙基、排水沟、土灶等宫内已经露过脸儿的遗迹类型也都出现了。徐海峰介绍,目前已经发掘清理出清代造办处建筑基址、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础等遗迹。现场还发现了明代的砖铺面。
考古过程中,国内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砖砌磉墩出土,属于明早期建筑的遗存。它由统一规格的灰砖按回字形铺砌,长约4.45米、宽约4.4米、高1.6米。所谓磉墩是指屋殿中柱子的地基。如此体量的磉墩,架起大殿是什么样?徐海峰说,推测这是明代永乐皇帝建造紫禁城时的一座建筑遗存。
工作人员将在这片区域开启一系列研究课题。“一处清代的土灶出土了,还伴随一些骨骼。”故宫考古部工作人员吴伟说,已经确定的都是动物骨骼,“收集这些可以研究分析清宫造办处匠人的‘伙食’。” 【编辑:苏亦瑜】
-     
                                    故宫博物院造办处遗址考古发掘最大磉墩或将复原明大殿2021-11-12
-     
                                    太和殿曾叫奉天殿?纪录片揭秘紫禁城往事2021-11-12
-     
                                    故宫博物院造办处遗址考古发掘最大磉墩或将复原明大殿2021-11-12
-     
                                    紫禁城内最大面积考古揭秘 造办处下发现明“大殿”2021-11-12
-     
                                    紫禁城内最大面积考古揭秘 造办处下发现明“大殿”2021-11-11
-     
                                    福州烟台山:申遗起航,擦亮闽都文化名片2021-11-09
-     
                                    沈阳故宫一楼一阁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打造地区文旅品牌2021-11-06
-     
                                    沈阳故宫一楼一阁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打造地区文旅品牌2021-11-06
-     
                                    沈阳故宫一楼一阁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打造地区文旅品牌2021-11-06
-     
                                    文保如何走出“小马拉大车”困境?要有全方位人才保障2021-11-05
-     
                                    全山石、阿尔瓦罗·西扎获首届华茂美堉奖2021-11-01
-     
                                    全山石、阿尔瓦罗·西扎获首届华茂美堉奖2021-10-31
-     
                                    我在故宫的屋顶上“考古”2021-10-26
-     
                                    暴雨频发,如何为古建筑“撑把伞”2021-10-25
-     
                                    大型系列纪录片《紫禁城》全景呈现大历史视角六百年2021-10-23

 2021-11-12
2021-11-12 
  
  
                                         
  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