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 >

跨界艺术家屈汀南谈非遗:用现代语言说古老故事

时间:2021-06-30 08: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6月29日电 题:跨界艺术家屈汀南谈非遗:用现代语言说古老故事

作者 程景伟 李曼霞

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近日在线上举办。广东工业大学岭南丝绸服饰博物馆馆长、跨界艺术家屈汀南出席该活动,就“非遗传承路上的思考”话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屈汀南生长在艺术世家,祖上的丝行曾是广州十三行的一份子。到了屈汀南这一代,作坊虽然没落,但艺术仍有传承。

屈汀南的父亲是广州画院的一名画家。“很小的时候,常常是父亲在画画,母亲在刺绣,我在一旁看着。”等屈汀南稍大一些,父亲有意培养他,每日督促他练习书法与水墨画,希望他日后在绘画上有所建树。

然而,自小受祖辈的熏陶,屈汀南对针头线脑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日积月累,他渐渐立下了以此为志业的决心。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瞒着父亲报考了广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父亲很生气,一年不跟我聊一句话。”

到了1999年,屈汀南以广东顺德一带盛产的香云纱为原料进行服装设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我们拿什么给子孙看”设计大赛中一举斩获“21世纪设计大奖”“世界民俗文化奖”两项荣誉。这份成就最终说服了父亲,二人虽然从事的门类不同,但在追求“美”的目标上殊途同归。

如果说家庭熏陶为屈汀南从事服装设计埋下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的话,那么,多年的游历更提供了充分养料,使这株幼苗得以结出累累硕果。一位90多岁的法国老太太曾被一缕香云纱触动了尘封多年的记忆,在屈汀南面前潸然泪下;而在拜访另一位比利时老人时,屈汀南在他家中看到了很多具有岭南元素的艺术作品,那位老人和他一见如故,深情地同他说道:“这些东西是时候回到它的家乡了”。这些经历都在告诉他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之美,不断坚定他从事非遗传承的信念与决心。

他还深入中国各地,搜寻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早在20年前,屈汀南便深入贵州山村,向当地居民解释来意,和居民同吃同住,只为学得一项刺绣技法。“成就一项手艺需要含辛茹苦。”屈汀南无比感激儿时日复一日练习绘画的时光:“那时候觉得很痛苦,现在多亏了当时打下的美术功底。”

长期的艺术实践不断丰富着屈汀南的艺术观念,为他后续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指导。在屈汀南的理解里,真正的优秀作品应该是“精神的物化”,即将创造主体的精神气质、文化积淀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充分融入到作品之中。

秉持着这样的艺术追求,他发现当下非遗传承与艺术创造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人以为艺术就是中西元素的机械组合,所以东拼西凑,呈现出来的作品不伦不类。”他认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定要找到一根主线,然后有机结合相关元素使之呈现出“圆融”的状态,这需要很高的创作功力。

屈汀南有一套自己的艺术方法论,概括说来便是:用现代的语言说好古老的故事。这需要深入了解现代文化和古老传统并能融会贯通,为作品添加浓厚的人文意蕴。

“我们在着眼作品的同时,也应该推广审美教育,让现在的年轻人对美有深刻的认识,能透过作品看到其中的艺术积淀。”屈汀南呼吁:“静下心来,回到我们的原本,中国文化需要我们的年轻人继往开来。”

屈汀南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刺绣作品与收藏品。这些服饰色泽鲜丽,缝制精美,外观华贵,颜色搭配、花鸟元素选用等细节都有独特的文化含义。他称,这只是他众多藏品的一小部分。(完) 【编辑:陈海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