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梦张力无限
科学梦张力无限(记者手记)
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一堂课,需要强大的航天技术支撑,也需要包括天地通信等太空资源的支持。流畅而顺利地完成,体现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与此同时,“天宫课堂”从创意到落地,既源于对能力的自信,更反映出对科学研究的重视。
对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始终是航天事业的有力牵引和主要产出。当前,我国航天事业正走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载人航天工程到今年即将完成“三步走”规划,建成空间站并长期运营。就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火箭发射飞船的震撼场面,太空交会对接的扣人心弦,这些航天工程能力所撑起的空间站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充分发挥这个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作用,为科学研究提供得天独厚的平台。其实,无论是飞出地球,或是登上月球、火星,乃至飞出太阳系,对未知的好奇,对宇宙奥秘的渴求,从来都和不断进步的星际探索能力相伴相随、相互促进。
如今,“天宫课堂”正逐渐成为我国太空科普的一个国家品牌。它虽然是空间站科学平台的小小展示和应用,却意义重大。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有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太空授课不仅能激发人们对航天和科学的兴趣,也能增进公众对门槛高、回报周期长的航天事业等大科学计划的理解和支持,还会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种子,等待梦想生根发芽。“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句话既道出了“天宫课堂”的意义,也正是太空探索的绝佳形容。
余建斌
余建斌 【编辑:张奥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江村大墓、北庭故城等6个遗址入围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2-03-19
-     
                                    曾孝濂:只为描摹生命力的状态2022-03-18
-     
                                    西周“陶窑”出土相关器物400余件 丰镐遗址“手工业园区”形成2022-03-13
-     
                                    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揭晓 17篇佳作脱颖2022-03-04
-     
                                    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以“科技力”与“青年力”见证未来2022-03-01
-     
                                    短视频外,科普还能怎么“普”?2022-01-13
-     
                                    短视频外,科普还能怎么“普”?2022-01-13
-     
                                    短视频外,科普还能怎么“普”?2022-01-12
-     
                                    新版《现代神经外科学》面世 融入中国知名神经外科中心70载探索2022-01-08
-     
                                    新版《现代神经外科学》面世 融入中国知名神经外科中心70载探索2022-01-08
-     
                                    三联书店推出年度十大好书 坚守出版业“把关人”传统2021-12-25
-     
                                    第三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开幕 线上线下推出46场学术报告2021-12-19
-     
                                    第三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开幕 线上线下推出46场学术报告2021-12-19
-     
                                    约8000年前的人类已会使用红曲霉酿酒2021-12-18
-     
                                    约8000年前的人类已会使用红曲霉酿酒2021-12-18

 2022-03-19
2022-03-19 
  
  
                                         
  艺术
艺术